據新華社廣州3月16日電 曾搭載嫦娥五號上天的約1500株稻種成功育苗,長勢喜人。在華南農業大學温室大棚裏,嫩綠的幼苗指向天空,有望月底離開温室,栽入田間。
這批共計40克的太空稻種於去年11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,歷時約23天、76萬公里的“環月旅行”後,返回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種植。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植物航天育種國家級平台。
這批稻種可謂名副其實的“航二代”,其父母均為航天育種成果,分別名為“華航31號”和“航恢1508”。“與以往不同的是,此次搭載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繞月深空誘變研究,實現了水稻種子深空搭載的首次突破。”中心主任陳志強認為,“種子在搭乘過程中會經歷微重力、太陽黑子爆發等特殊環境,這會對稻種基因變異造成影響,極其難得。”
據中心副主任郭濤介紹,這些種子內含4萬個基因,基因經過深空環境發生改變後,可以通過對其定向跟蹤,從而發現可利用的優良基因。“在地面上,研究人員藉助射線、重離子等輻射,或模擬微空下的微重力環境來進行種子誘變。相比之下,深空環境極為獨特,預期將產生更強烈的遺傳效應。”